卧龙卧龙卧龙

“蟹卡骗局”背后:我的信息被谁卖了_中证网

吴杨 中国证券报·中证网

  “蟹卡骗局”近期备受关注。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,近期不少人收到不明蟹卡,寄件地址和寄件人均不相同。相关部门提醒,这是一种新型骗局,不法分子大范围投递蟹卡、卫生纸等,以领奖为由,引诱收件人扫码进群做任务,最后实施诈骗。

  专家表示,要从个人信息卖方等方面多管齐下,搭建严格的信息监控体系,强化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。

  暗藏骗局

  记者采访多位收到蟹卡的网友后发现,看似是简单扫码领取大闸蟹,实则是引诱收件人入局,在一次次做任务领取奖励后,实施进一步诈骗。

  多位网友收到的蟹卡显示的寄件地址均不一样,河南、安徽、上海、广东等均有涉及。

  收到蟹卡的网友小浩说:“莫名其妙就收到这个快递,最开始以为是公司中秋活动礼品,因为前几年也有收到朋友寄来的蟹卡礼物,也都成功兑换到了大闸蟹。但这次感觉不太正常。”他说。

  小浩说,扫码后显示的是一个在线客服聊天界面,提示发送个人信息和蟹卡照片验证,信息核对无误后,就被拉进了几个群。最开始群里会频繁有抢红包环节,还会免费赠送下午茶,后来就开始布置别的任务,包括下载APP以及在一些视频平台搜索他们提供的文字,截图得现金。

  也有受访者小露表示,除收到蟹卡外,还收到过卫生纸快递。“说要加微信确认信息,拉我进了群,紧接着就是十几单的购物APP刷单任务。”小露说,到最后,打着“有小道消息,资金进去之后就会涨”的名义,让进群的人往别的银行卡里充钱。担心受骗,小露便停止了操作。

  黑灰产兜售信息

  梳理整个过程可以发现,最关键的环节在于,不法分子精准锁定收件人的姓名、电话、地址等信息,实现了蟹卡寄送的精准抵达。

  如何得到精准的个人信息?记者调研发现,部分非法分子长期活跃于一些黑灰产平台,通过一些网络黑话兜售用户个人信息,快递面单被随意买卖,事实上,已形成了固定的黑灰产业链。

  一般来说,收购快递面单个人信息,称之为“收面”、“收料”等。10月16日,记者在某黑灰产平台上搜索发现,发布“高价收面,急用”等信息的买家很多。

  记者以急需面单数据为由咨询了一位卖家,对方表示,目前暂无实时面单(当日的面单数据),仅有历史面单,即可以提供半年以内的用户姓名、电话、地址等信息。“我就是做直播电商的,卖女装服饰,若需要可长期合作。”该位卖家表示。

  在出售价格方面,多位卖家给出历史面单每张1.5元的价格,且面单数量不一,有的仅有5000条,有的可达到几十万的数量。也有卖家表示,面单价格有差异,实时面单价格会高于历史面单出售价格。

  其实,蟹卡骗局也是电信网络诈骗的“变种”之一。辽宁瀛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迪向记者表示,电信网络诈骗屡禁不止,个人信息买卖的泛滥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。

  打击个人信息买卖行为

  在“蟹卡诈骗”相关话题引发热议之时,上海市公安局发文提醒称,近日有不少市民收到大闸蟹兑换卡,扫码后却出现客服窗口发来进群邀请。这是新型骗局,不法分子大范围投递大闸蟹兑换卡、湿巾、手机支架等,以领奖为由,引导受害人扫码进群后实施刷单诈骗。

  “通过发放蟹卡的方式,引诱消费者扫码或进群,下载APP或点击链接,从而达到骗取消费者财物的目的,若数额较大,超过6000元的,涉嫌诈骗罪。另外,消费者还应该意识到,刷单行为亦属于违法行为。”张迪说。

  从法律角度看,该如何斩断庞大的利益链条?如何防止不法分子制造骗局?消费者又该如何避免掉入圈套?

  相关部门提示,应首先验证快递员身份及产品信息,切勿扫描不明快递的二维码卡片,也不要随意填写银行卡等个人信息。当有陌生来电准确说出你的个人信息,并告知有紧急事宜需处理、或有礼品需收取时,请保持冷静并通过官方途径进行核实。

  业内人士提醒,消费者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,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放松警惕。尤其是在点击链接和下载APP时,务必要先确认是否安全合法,避免掉入陷阱。

  张迪表示,应严厉打击个人信息买卖行为。建议建立严格的数据监控体系,对各企事业单位收集、处理、保管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。另外,也需要增强信息提供者的自我保护意识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卧龙 » “蟹卡骗局”背后:我的信息被谁卖了_中证网